国足基本功滑坡训练态度堪忧
- 更新时间:2025-09-06 17:37:00
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段U23男足热身赛视频,其呈现出的门前把握机会能力,着实令人扼腕。然而,透过屏幕深究,这并非仅仅是射术高低的问题,其背后更暴露出球员们在训练中那份漫不经心、敷衍了事的态度。无论是边路传中球员的随意一挑,还是中路包抄队员的步态懒散,都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:他们似乎并未将这视为一次严肃的职业操练,更遑论对胜利的渴望。
这种表象并非孤例,它与业界多年来的普遍共识——即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技艺基础正在加速滑坡——形成了令人心悸的映照。曾几何时,我们尚能自豪于本土球员的一些闪光点,而如今,连最原始的技术环节都似乎出现了断层。回想当年,我曾亲眼目睹01至03梯队的年轻球员们在热身时,围成一圈进行最简单的不落地传球练习,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:一圈下来,球竟然无法顺利地传递完成。这种连基本控球与传接都屡屡失误的景象,无疑是足球根基动摇的鲜明注脚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这种困境并非只存在于年轻梯队。多年前,傅博指导临危受命执掌国家队,备战东亚杯时,也曾遭遇相似的尴尬。一次训练临近尾声,为了激发球员,傅导提出只要再打入一球便可收工。然而,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,皮球却始终与球网无缘,那种焦灼与无奈弥漫在空气中,令人印象深刻。最终,还是傅导本人在左路,以一记巧妙的左脚传中(要知道,他本是右脚将,因辽足人才济济才后天苦练左脚),阴差阳错地砸在郜林头上折射入网,才勉强为那次训练画上句号。这绝非偶然,它直指职业球员在重压之下,最基本攻门效率的低下。
这些片段并非简单的轶事,它们像是一面面棱镜,折射出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层问题。无论是U23热身赛上触目惊心的散漫,还是从01梯队到国家队层面的基本功缺失,其症结无一例外都指向了青训体系的沉紈固疾。当基础建设失序,当青少年足球未能提供扎实且专业的训练,我们又如何能期待在成年后,能涌现出技术过硬、态度严谨的优秀球员?一个没有良好地基的建筑,终究难以抵御风雨。警钟已然长鸣,中国足球的未来,正亟待一次深刻而彻底的自我审视与变革。